当前位置:主页 > 关注 >

“科创+产业”“龙头+配套”构筑新兴产业新优势

发布时间: 2023-08-29 08:42:33 来源:安徽新闻网-安徽日报


(资料图片)

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就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作出明确部署,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展现更大作为。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发展活力、最具增长潜力的组成部分。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,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,运用好“科创+产业”“龙头+配套”等符合产业发展逻辑、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打法,努力在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上构筑新优势,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。

当前,我省新兴产业聚链成群,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拥有整车企业7家,涵盖外资企业、自主品牌、造车新势力。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在国内面板产能最大、产业链最完善、技术水平最先进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企业超400家,形成从材料到器件,从设计、制造到封装、测试的全产业链布局。光伏产业集群营收三年翻两番,去年营收1954.9亿元,今年上半年营收1360.2亿元。

新兴产业“成绩单”令人振奋,背后是我省聚焦产业升级方向“双招双引”的持续用力、久久为功。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长期过程中,我省探索形成了“科创+产业”“龙头+配套”等成功经验、有效打法。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,加快壮大新兴产业,必须坚持上述经验、打法,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。

“科创+产业”的打法,把握了新兴产业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脉搏。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,12个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,“大国重器”令安徽如虎添翼。人才总量突破1100万,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.5万家,量子信息、聚变能源、深空探测等领域持续并跑领跑,动态存储芯片、柔性可折叠玻璃等打破国外垄断,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7位。对于在技术前沿搏浪弄潮的新兴产业来说,安徽丰富的科研资源,提供了技术创新、产业创新的深厚土壤。

谁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“牛鼻子”,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中先行一步、胜出一筹。加快壮大新兴产业,还需紧扣“科创+产业”,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,高标准推动国家玻璃新材料、智能语音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营,大力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。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完善“企业出题、能者答题、市场阅卷”产学研协同攻关方式,实施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。在成果转化应用、产品推广方面,完善升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、首批次新材料、首版次软件“三首”政策引导和示范应用体系,加大政府采购和市场化推广力度,推动工业领域场景开放创新,使更多前沿科技成果首发首用、迭代升级。

“龙头+配套”的打法,把握了产业链发展的内在逻辑,在招商引资中可收事半功倍之效。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,早些年我省虽有一定基础,但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占优势。近年来,依托本土整车企业为合作平台,引进跨国巨头大众汽车;在行业迷茫期果断出手,“以投带引”,引进蔚来汽车;在行业加速扩产的关键时期,以高效服务和良好产业生态吸引比亚迪落户。在上述整车龙头的带动下,电机、电池、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加速集聚,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快速壮大。在集成电路、智能语音等领域,类似的产业逻辑也同样发挥着作用,推动我省相关产业聚链成群。

当前,围绕新兴产业招商引资的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,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任重道远。如何巩固和扩大我省在部分新兴产业上已经取得的优势,如何在新赛道上抢占有利身位?“科创+产业”“龙头+配套”的打法能够继续发挥关键作用。

“经信部门将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,制定出台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系统政策举措,聚焦优势产业,科学设定目标,健全推进体系,突出重点领域,深化‘双招双引’,努力打造一批优势凸显、基础稳固、特色鲜明的省级—国家级—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。”省经信厅厅长冯克金表示,将坚持“一链一策”做好产业延链、补链、强链文章,把推动我省产业发展与保障国家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结合起来,补短板、锻长板、扬优势,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。

本报记者 汪国梁

相关新闻

标签:

为您推荐